红十字会:党建引领红建 以点带面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如何履行好红十字会职责,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各级红十字会党组织和所有共产党员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是红十字会在基层履行法定职责、开展红十字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是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瑞昌市红十字会成立30余年来,于2017年单设,2020年改革配齐了常务副会长,专职副会长和专职副监事长,但在2020年前乡镇、村等基层红十字组织为“零”。为深入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红十字事业基层基础,瑞昌市红十字会党组下定决心尽快解决这一现状。
为尽快推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瑞昌市红十字会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会党组的领导核心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衡量党员标准、检验党员业绩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主要做法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建会,认真履行红十字会职责,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红十字会成为群众想的起、找的到、靠得住的力量。
(一)高度重视,统筹统揽
瑞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改革;市委分管领导、市政府联系领导经常调度红十字会改革工作,着力解决机构、人事、经费等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出台了《瑞昌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瑞昌市红十字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瑞昌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导性文件;将红十字事业纳入瑞昌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体验馆纳入全市防灾减灾宣教馆;协调推进解决市红十字会新办公场所,足额保障红十字会工作经费;有力推动了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
(二)深入调研,高效推进
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深化红十字会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攻坚的难点堵点,深化改革的进展与成效如何,决定于这项工作的推进程度。瑞昌市红十字会为打破基层基础建设滞后的局面,迎难而上,把夯实基层基础摆在突出位置,将“强基攻坚战”行动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为组长的工作组,组织党员干部会同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深入各乡(镇、场、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摸底,与乡镇干部、群众谈心交心,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三)稳扎稳打,高标落实
瑞昌市红十字会先后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业务培训会,明确各乡镇长、场长、街道办主任为会长,分管领导为专职副会长,党政办主任为秘书长,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为会长,并确定1名热爱红十字会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兼职干部负责日常事务。为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工作实效,统一工作进度,制定了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1+7”挂点联系基层组织制度,要求挂点干部与基层组织加强联系,强化工作指导,按照“六有”标准和“五个一”标准建设基层组织。
(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通过打造瑞昌市白杨镇红十字会作为基层组织示范点,发挥示范典型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引领其他乡镇、村社区规范化推进,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同时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通过一年的建设,白杨镇红十字会先行先试,探索借鉴滨州市红十字会做法,按照“五位一体”标准化建设模式推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壮大镇红十字会员队伍,成立了6村1居红十字会,实现了全镇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全覆盖。将红十字会工作与镇上的乡村振兴、民政、工会、医疗等工作相结合,使红十字会工作真正融入到全镇工作的方方面面,走在了前列,真正在服务群众、便民利民方面发挥了作用,受到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认可好评,探索出了可复制、易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强化管理,确保实效
为避免重建轻管的现象发生,使红十字基层组织能够长久发挥效益,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江西省红十字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基层红十字会工作“五簿”》《基层红十字会制度汇编》等操作手册汇总转发各地,制定了基层组织发展流程图、红十字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等工作流程,并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红十字服务窗口,统一制定下发各种红十字会业务登记表格和宣传资料,做到统一规范,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做到常态有效,强化业务工作督导。同时与红十字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因地制宜在各红十字服务窗口,安排党员上岗专门负责服务点的后期管理。通过“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党建指导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发展新路子,得到了各地的肯定和赞扬。
二、工作成效
坚持“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聚焦“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最温暖组织、把群众放心上建设最亲近队伍”目标,对标一流、争创一流,实现基层组织“全面红”“全年红”。
(一)强化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红十字服务窗口,是新形势下红十字会深化改革、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瑞昌市红十字会积极作为,在瑞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全市21个乡(镇、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进设立红十字服务窗口,同步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十字服务窗口,打通红十字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红十字相关知识宣传,提供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知识进行宣传及相关咨询服务,接受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报名登记,接受红十字会员、志愿者报名登记,提供爱心捐赠途径和登记办理。将红十字会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使红十字服务更加的便民、利民、惠民。
(二)救在身边品牌得到认可
协调体育局等市直机关单位成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在体育公园自筹资金建设200平方米的红十字救灾备灾物资储备库,在抗击疫情战“疫”中,作为市防指物资仓库发挥了作用。结合江西省第十六届省运会,在体育公园自筹资金建设红十字服务站、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工作室、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活动室、应急救护培训室,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在体育馆投放3台AED,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志愿服务纳入医疗保障,作为副组长单位参与省运会等体育赛事及大型活动救护服务保障,实施现场应急救护服务。
(三)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
白杨镇红十字会利用海报、横幅等,加大宣传红会力度,在心灵上播下善良有爱的种子,志愿加入红会组织,体现人间真情,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倡导更多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合开展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与协调工作。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关怀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尿毒症、癌症患者等弱势人群,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为群众解难作用,主动去关心群众、感动群众,进一步凸显红十字会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走访慰问计生特扶对像,走访慰问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争取30万元定向捐赠资金,用于黄桥村乡村振兴建设;组织武山红十字会和武山铜矿红十字志愿队伍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成功无偿献血66人献血25900毫升,7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深入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青少年防溺水工作,将红十字业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成效显著。
三、全面发展
2021年我市已实现基层红十字组织全市21个乡镇全覆盖,白杨镇全镇7个村(社区)红十字组织全覆盖;在武山铜矿、新华书店等企业成立红十字组织;在乡村振兴局、体育局、公路发展中心等市直单位成立机关红十字组织,建立红十字阵地;实验小学等16所学校已成立学校红十字组织,卫健委已就医疗机构成立基层红十字组织作了安排和部署。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基层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逐步覆盖,红十字会员及志愿者得到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我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以点连线带面的形式,以白杨镇经验做法,大力推进村(社区)红十字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红十字基层网络,加大对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指导力度,使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救援救助作用,合成强劲有力的红会力量,为实现我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中共瑞昌市红十字会党组